时下,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显得前途堪虞,但是形形色色的关于历史的书籍却在图书市场和大众心理市场上占有绝大的份额。这些书中不乏精品,它们用通俗的方法抑或从专业的角度向人们揭示过去,让人们变得更加聪明和理智。但不幸的是,在有关历史的浩瀚书海中也常常有许多“栩栩如生”的“秘闻”、“实录”,这些“秘闻”和“实录”不仅不能给人以智慧,反而使人误入歧途。总之,除了满足大众猎奇心理的需要以外,这些书别无价值。
历史书籍沦落到这般田地也是事出有因的。除了大众猎奇心理的驱使使所谓的历史文学走俏天下以外,历史学工作者确实拿不出几本既真实丰富又能吸引大众并武装他们的头脑的历史书来。人们看到的严肃的历史著作大多是冷峻得不能再冷峻的面孔,这还算好的。更多的则是枯燥乏味抑或诘屈聱牙的作品,使人一看顿生疲倦厌恶之感,哪里还有什么办法吸引读者?更不要说使读者感到“读史使人明智”的效果了。
那么,能不能还历史以本来面貌的同时又使它鲜活起来呢?这大概是摆在每个史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并不陌生但却棘手的问题。大凡研究历史者莫不以解读原始资料为突破口。原始资料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原始文献记录(如文件集、档案记录等),一种是口述资料的整理(如回忆录等),一种是实物和遗址(如用品、照片、实地考察的记录等)。近现代史学大师王国维提出的著名的“二重证据法”正是要求史学工作者把以往的历史文献与地下考古挖掘出的实物相印证来发现历史的真相。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研究方法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历史研究的圭臬。以往人们总是通过对文件的记述和当事人的描述来了解历史,而最近出版的一系列照片图书不知是否引起了史学工作者的思考?———用照片来诉说历史也是一种解读原始资料的方法。当然,时下这些照片书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们仍不失时机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谱写历史的方式。这种方式赋予历史以真实鲜活的面容,它不仅使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倒退的殊死较量,而且给人们以遐想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细心的人们不仅可以从中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而且还会发现隐藏在照片背后的历史沉积。用这种方式撰写历史不仅能唤起人们对往昔的客观的历史场面的记忆,而且能使人们从照片中人物的举手投足理解人物的心理和动机等主观因素对历史进程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如果史学工作者能运用艺术史研究中常用的图象学方法——即通过对艺术作品题旨和细部含义的探讨——让照片讲述历史,就更能使历史走出高耸的象牙塔,以鲜活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诚然,我们也不能对这一方式顶礼膜拜,因为对历史的瞬间的记叙并不能代表历史的全部,而只能反映历史的某些侧面。
作为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人类在探索外部空间的同时越来越倾向于挖掘自身的心灵世界。愿我们的史学家能把握住这一趋向,用鲜活的历史来反映人类的心路历程,指引人们发现世界并改变未来。